“今天的蒸汽單耗比計劃低了0.05kg/kwh,省下的成本夠買200升機油了!”在班前會上,值班長拿著日成本核算表仔細盤算,臉上滿是欣慰。這是神木煤化工能源公司推行“日成本核算進班組”以來的生動場景。如今,從指標監控到實時調整,從問題攻堅到成效落地,成本意識已深植每個班組、每位員工心中,奏響了降本增效的“協奏曲”。
聚焦指標“細顆粒”,把好成本“每日關”
“成本管控不能等月末算總賬,要像盯機組參數一樣,每天算清‘明白賬’。”這是該公司推行日成本核算的核心思路。圍繞廠用電率、煤氣單耗、蒸汽單耗、氨水單耗、除鹽水消耗等關鍵指標,將“年度目標”拆解為“每日任務”,建立“計劃值-實際值-偏差分析”的閉環管控機制。翻開該公司的核算臺賬,一組組數據亮眼奪目:廠用電率從8月的12.31%降至今日的11.82%,優于計劃值0.5個百分點;發電煤氣單耗持續下降,8月實際值1.52m3/kwh,較計劃值節省2%……這些數字背后,是該公司“每日盯、實時調”的執著。
靶向攻堅“破難題”,班組聚力出實招
成本管控的關鍵,在于找準“堵點”、打通“痛點”。面對煤氣壓力波動、氨水消耗偏高、設備效率不足等問題,該公司各班組化身“攻堅隊”,用實招破解難題。煤氣單耗曾因焦化爐運行不穩定屢屢超標,該公司組織運行班組主動與焦化廠調度建立“每小時溝通”機制,實時掌握煤氣壓力變化;監盤人員緊盯鍋爐參數,一旦發現波動立即調整風門開度,避免燃燒效率下降。“現在煤氣熱值再波動,我們也能通過微調讓單耗穩在計劃內,這是‘每日核算’練出的硬功夫。”當班值長白海明說。
人人都是“成本員”,班組創效結碩果
“以前覺得成本是財務的事,現在才知道,擰緊一個閥門、調快一秒風機,都是在降成本。”這種觀念的轉變,是日成本核算進班組的最大收獲。如今,“每日算成本、每班比指標”成了該公司各班組的常態,從老員工到新入職人員,人人都能了解當天的成本偏差,個個都能提出優化建議。這份全員參與的執著,換來了實打實的成績。針對氨水消耗偏高的“老大難”,該公司從“源頭管控+設備優化”雙管齊下,加強入廠氨水質量抽檢,做到“車車必檢”,杜絕濃度偏差;增加噴槍檢查頻次,每周拆開清理一次,霧化效果提升30%,使噸蒸汽氨水耗由540g/t降至354g/t,四臺爐脫硝綜合度電氨水耗降至1.66g/kwh,與目標值1.65g/kwh基本持平。更令人振奮的是,脫硫工藝水泵房通過班組提議完成“小改造”——將10臺210KW泵換成1臺4KW泵,年省電費和維修費約1.8萬元,用“小投入”換來了“大效益”。
從“要我降本”到“我要降本”,從“粗放管理”到“精細管控”,該公司以班組作為成本管控的“最小單元”,正以“釘釘子”精神深耕每一個指標、每一個環節。未來,能源公司將持續擦亮“日成本核算”這張名片,讓每個班組都成為降本增效的“主力軍”,讓每度電、每立方氣都創造更大價值,為企業安全、經濟運行筑牢根基,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