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電化公司深入踐行“四種經營理念”,牢固樹立“乙方”思維,實施了一系列科學有效、精準有力的管理創新舉措。上半年生產電石22.94萬噸,完成年計劃53.35%;發電7.26億千瓦時,完成年計劃50.07%;同比減虧4337.85萬元,累計治虧創效3346.67萬元,為全年虧損治理攻堅筑牢了根基。
精準定位,打破“甲方”思維桎梏
電化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,精準把握市場需求,調整生產計劃,提高產品質量,增強市場競爭力。組建“市場特偵小組”,打出“市場預判+動態調控”組合拳,在滿足北元發貨量的同時,合理調整發運比例,上半年累計外銷創效303.95萬元。積極開展市場調研,即時調整采購策略,建立“日監測、周研判、月復盤”工作機制,搭建“淡儲旺用”工作流程,啟動“分倉分級”儲配方案,上半年電煤采購降本219.36萬元。創新實施庫存結算價格動態調整機制,累計降低采購成本220萬元。構建“競價直采+智慧物流”體系,運輸費用壓減72.62萬元。創新性運用7天通知存款理財與善美融單支付工具,實現資金創效15.72萬元。
精準技改,打破設備老化瓶頸
聚焦工藝革新與設備提效,實施“設備升級+精細管控”雙輪驅動,淘汰高耗能設備,引入高效節能新設備,提升生產效率。持續開展修舊利廢,上半年共計修復362件,節約成本180余萬元。5月份,完成1#汽輪機低壓轉子更換,于6月3日并汽運行,機組運行負荷由95MW提升至105MW,每日可增加發電量24萬度,6月份下網電量降本31.91萬元,增收3.49萬元。淘汰高耗能電機85臺,創新建立電力負荷應急響應機制,實現生產工藝動態優化與非計劃停機“零發生”。搭建精細化管控體系。發布《電石爐規范化操作標準》3.0版,構建包含原料配比、爐溫控制等28項指標的精細化管控體系,新增鍋爐煤耗等工藝穩定性考核指標。
精準培育,打破人才技能瓶頸
人才是第一生產力。電化公司推行“人才強企”戰略,搭建技能培訓平臺,培養高技能人才。開展專業技術人員、關鍵技術崗位公開競聘,上半年公開競聘崗位21個,76人參加競聘,23人競聘成功,讓“敢干事、能干事”的人有平臺、有機會,較大地激發了員工潛能。常態化推行“師帶徒”機制,召開第四期“師帶徒”培養工作座談交流會,結對師徒35對,通過一對一輔導和實戰演練,提升新員工業務能力,縮短成長周期。上半年,新增3名助理工程師、13名工程師、3名高級工程師;4名員工成功晉升為中級工,37名晉升為高級工,3名晉升為高級技師。
精準謀劃,打破產業鏈短缺僵局
通過苦練內功和強化外功相結合,在做優做細內部工藝的同時深化產業鏈布局。2025年上半年,加大煤泥摻燒比例,降本206.01萬元;實施白灰分選制脫硫劑項目,實現了脫硫劑“自產自用”,降本42.3萬元,外銷創效26.25萬元;將電石生產過程產生的黑白灰、炭材除塵灰全部入爐摻燒,節約燃料成本204.1萬元。1×25MW(3#)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降耗改造項目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,鍋爐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,為濱河新區供熱提供了可靠的汽源保障,同時補充了鍋爐檢修期造成的汽源缺口。謀劃乏汽回收項目和甲酸鈣項目,實現電石爐尾氣的就地資源化和高附加值利用,以及固體廢物石灰粉末的減量化和資源化。目前乏汽回收項目土建工程約完成總工程量的85%,安裝工程約完成總工程量的45%,預計2025年11月底前投入運行。